鵝鑾鼻燈塔

 

 

位於台灣最南端鵝鑾鼻。

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美國商船一艘,自汕頭駛往牛莊途中,因遇暴風雨,迷失方向,漂至鵝鑾鼻西南九浬處七星礁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及船員游泳登岸後又被俘遇害,美國政府因之建議我國在該處設立燈塔。琉球漁民亦曾在該處多次遇難,日本並曾有設燈塔之請。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海關開始在鵝鑾鼻籌建燈塔,清廷並派王福祿率兵五百名前往保護,惟當時該地尚在未開化山胞之手,彼族強悍成性,滋擾堪虞,興工之時仍須應付圓通,運用策略,俾使就範,方克進行。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年〉燈塔建造完成,共耗銀二十餘萬兩,塔身為白色鐵造,裝置一等定光五芯煤油燈,光力大,五○○支燭光,向七星礁方向設紅色光弧示警,為防山胞侵擾,該塔建築特殊,成為砲壘形勢,以塔基作為砲臺,圍牆上裝有槍眼,牆外四週設壕溝,並置槍械自衛,該塔建成後曾派有士兵守衛多年,以防不測,為世界上獨一無二之武裝燈塔。

清末台灣割讓初期爭戰時曾受損壞,日人於佔領後重行修復,宣統二年〈一九一○年〉改裝煤油白熱燈,光力增強至二六、○○○支燭光,至民國二十年方始改為頓光燈。

二次大戰時該塔因空襲而炸燬,損失慘重。

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經海關改修,暫裝六等電石氣閃光燈,每四秒一閃,翌年並改裝五等直流電閃光燈器,又次年改閃光時間為每十秒一閃,仍為白光,光力三、○○○支燭光。

民國五十一年改建中,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十秒一閃,光力高達一、八○○、○○○支燭光,係目前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

該塔創建時,周圍仍為原始森林,目前已成為墾丁國家公園觀光勝地之一環,中外人士前來燈塔參觀者絡繹不絕,蓋其地左瀕太平洋,面對巴士海峽,與菲律賓之呂宋島遙遙相對,波濤帆影,天水一色,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早經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塔高:二十一•四公尺

燈高:五六•四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公稱光程:二十七•二浬

 

 

 

彭佳嶼燈塔 基隆燈塔 野柳燈塔 富貴角燈塔 淡水港燈塔 白沙岬燈塔 台中港燈塔 塭港堆燈塔 目斗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查母嶼燈塔 花嶼燈塔 七美嶼燈塔 東吉嶼燈塔 芳苑燈塔 國聖港燈塔 安平燈塔 高雄燈塔 琉球嶼燈塔 鵝鑾鼻燈塔 蘭嶼燈塔 綠島燈塔 花蓮港燈塔 奇萊鼻燈塔 蘇澳燈塔 三貂角燈塔 鼻頭角燈塔 東引島燈塔 東莒島燈塔 烏坵嶼燈塔 北椗島燈塔 東椗島燈塔 燈塔巡禮